我一直是个痴迷的日志写作者,今年,我喜欢来反省自己。十年里,在这个地方学到了很多。很荣幸能够和一群最优秀的人一起工作。他们告诉了我很多,教会了我很多,也改变了我很多。
这些改变让我意识到我们不再是昨天的自己,明天也不会这样。细细品味和回顾这个过程像是戴着甜牙胶品尝自己获得奖励的甜点。我仍然可以快速的回想起我曾经思考问题的方式,持有的观点,并看到它们在在这十年间怎么转变,有时候很缓慢,有时候又像风暴一样突然来临。
再过十年,这个列表中提到的观点肯定会不合时宜,或者会有点矛盾。如果你也在同样的设计道路上,我希望这些经验和教训对你有所帮助。
我对我相信的一切深信不疑:我们会越来越好。我们也应该这样。
当我们看到完美的最终设计效果时,往往会忽视了它背后的付出。所以,我也曾误以为好的作品就像是灵光闪现。当看到令人震撼的最终设计效果时,我也会想,“喔!这个设计师真是个天才”。想象着她坐在自己的桌子上,打开Photoshop,喝着小茶,把自己头脑中奇思妙想画在屏幕上。我会觉得她在这方面很有天赋,而我没有。
在最近几年里,我已经察觉到了很多“天才”设计师的秘诀,知道了其中的答案:设计出牛逼作品的方法就是靠着一股蛮劲儿(不停的改图)。
如果你尝试过了所有的可能性,你就会找到最好的解决方案。
就这么简单。当一个设计师拿着精心绘制的草图向我展示如何设计出一个布局复杂又很完美的最终效果时,我更清楚的认识到了这一点。我觉得这已经超过我目前的能力范围:有各种可能的构图、类型、行高、色彩等组合而成的大约一百多种方案。
这种改图改到吐的劲头儿不是什么魔法。它会让人觉得毫无创意甚至是乏味。就像拥有完美的身材不是靠吃什么神奇的套餐,而是靠在体育馆汗流浃背锻炼了数百小时一样。当然,当你的技能提高之后,你的这股劲儿会增长得更快。你开始为这些笨方法磨练你的直觉,然后本能地做出一些决定。但是,为了达到这样的层次,每个牛逼的设计师都经历了这样野蛮的历练。为什么大部分设计师成长的很慢?主要原因就是他们总是走捷径,喜欢快速简单的问题,欲速则不达。
你的眼光有多高限制会你的作品有多好,我的意思是,你要对一个设计的优缺点有批判性的洞察力和独到的见解。最好去学习一下如何在不同的方面都眼光独到:产品、交互、设计和沟通等等。我们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一些妥协,在各个方面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会有所不同。如果你不知道好的设计或产品应该看起来怎样,那你就不能出一个好的判断和选择。
如何提高你的眼光?有3个建议:
①不要觉得你的眼光“ 足够好 ”。
②经常在每个阶段问自己:这个设计在哪方面还可以做得更好?即使你最终没有采用这些建议。
③经常向在某一方面(产品、设计等)你认识的最挑剔的人寻求帮助,得到关于你作品的反馈。
实际上,外力的帮助是有限的。它就像我们看到了自己演讲的打分记录,直接又尴尬的揭示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另外,把你的作品交给一个能够轻易挑出它毛病的人也需要很大的勇气。
我有时候会觉得这样很正常,我对自己说:把这个设计实现得再好一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家都各司其职。这样非此即彼的策略是一个危险的陷阱。它会让您在好的交互、好的产品策略或好的视觉中做出妥协,并且让你觉得只要把自以为最重要的部分做好就可以了。
说实说,硬着头皮去寻求更多负面的反馈是为了虚荣心而不是真的希望提高自己。我们是在寻找认同而不是成长。这样的话,从长远来看对自己没有什么好处。
这种非此即彼的陷阱完全是错的。一个设计很容易被大家认同或被认为是用心设计过的。通过不同维度的努力完全可能做出好的设计,这应该是我们努力达到的目标。
(不要把这点理解成你要做个自作聪明的人,总是指出每个设计中的所有缺点。成为有用的人并乐于帮助别人和总是炫耀自己的知识不是一回事儿,大家在这方面都很敏感,能够察觉到两者之间的区别。)
我在设计中遇到的最大的挫败感来自于和其他人的互动。有时候,我觉得某个的功能很重要但得不到工程师或PM的认同。有时候,关于某些事情怎么运作,我和其他的设计师有完全不同的看法。这些不一致的意见让你感觉像是在和满屋子的蚊子搏斗,让你厌烦、精疲力尽,有时候还会觉得毫无意义。怎么办才好呢,我有时候会想,自己来吧。做自己的创意大师,去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
但是,问题来了。我自己想要做什么呢?制作一个网页,设计一个简单的app(尽管这可能会花费我大量的时间,毕竟我的编程的技能已经锈掉了),制作一些精美的demo,或者开一个自己的公司。所有的这些选项(最后的一个选择先除外)都很有意思,但是它没有什么影响力。影响力才是我个人一直推崇的价值观。如果我决定去创业,有幸生存下来并开始成功运转,我就可以不再和别人一起工作。当然,这样我肯定会在我自己的公司引起更多的争议。但是,以我对领导力的理解,知道这并不是我想要的。我应该是和大家分享我的观点,让最终的整体效果比各部分拼凑在一起的效果更好。
当你在做具有很大影响力的事情的时候,绝对自由的创作可以说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即使你在公司的最高层,也是这样。
具有影响力取决于你和多少人一起高效的工作和合作。意识到这一点,我开始审视我和别人的沟通方式。谁赢了某场争论,证明了自己是对的,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建立起了更强的合作关系。我也更加关注我们一起工作时的一些噪音和争论。我意识到,这是一份需要我们合作,而不是独自一人做事的工作。我们通过合作可以把任何事情做好,其中的争论和分歧不可避免,并且很有必要。
我之前对设计的评判标准就是清晰、客观。就像是一场体操比赛,我们可以打分,做个排名,然后颁发奖项。就像听到不同的设计师在争论 Mac和PC各自的价值,试图排出哪个代办事项app最好一样。“做的简单些”,“交互应该更友好”,人们在讨论一些通用的规则时听起来就是这样。
我们所学的,“设计是解决具体问题,而不是抽象问题的艺术”。如果问题没有搞清楚或者没有理解透,你就不能去评估这些方案如何解决问题。
我曾经见过一个非常复杂的界面设计,看不太懂,像是一个可以让世界500强公司去管理它们的数以千计的广告清单的app。我直接用之前了解的设计 To C产品的通用标准来评判它:为什么界面这么复杂,页面内容还这么密集。我甚至怀疑是否真有必要直接展示这么多华而不实的功能,而不采用隐藏一些复杂内容的功能可见性界面。
你真的了解这个问题吗?我对一个世界500强公司的广告需求一无所知,那么,我应该怎么去尝试评论这个界面呢?是的,这个界面罗列了很多复杂的功能。但是,后来我才了解到这些公司最大的需求就是高效。这些公司有很多的员工会花一整天时间使用这个界面,用它来快速优化他们工作流程,对于他们来说速度和效率才是优先级最高的需求。使用高密度的界面是因为这样他们就不需要浪费更多的时间去滚动屏幕。如果你耍个小聪明,试图把复杂的功能隐藏到按钮后面,那么你就会使这些人在每个任务上多花费30秒,一整天就会浪费掉很多的时间。
当我们去评判一个设计的时候,我们总是按照自己的理解猜想它要解决的问题。很多情况下,这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很多时候,并不是这样。并不是所有的app都以我们通用的价值为导向,也并不是所有的服务都是用来赚钱的。对于有些事情,如果创建者有自己的特殊需求,那么为一小批用户定制内容,好好照顾他们的需求也是明智的选择。在发起评论之前你需要确认是否真的了解这个设计的真实意图。
设计就是解决问题,很多设计师都认同这个观点。的确,和“设计就是让东西好看”这个定义相比,这是一个更宽泛的概念。我们也都认为设计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和技能。最近,我认真思考了设计团队的角色:提供有创意的想法,解决清晰明确的以人为中心的问题。我们面对的主要挑战是让每个人知道和理解什么是以人为中心的问题(我们的任务不是设计一个可以显示离你最近的餐馆的界面,而是帮助人们更容易找到吃饭的好地方)。
问题是,这样思考还是把设计降级成为了一种服务或支持。如果你是设计机构,这个定义很合适,因为这就是你的商业价值。但是我经常听到一些内部设计师(研究人员、内容战略家、工程师、产品经理)说:我不想让我的角色成为一种服务(支持),我完全赞同。我也想在公司的会议上有一席之地,我也想加入到公司战略中。
现实就是这样,如果你把自己的角色局限在等别人给你具体的任务,那你永远会被当做是一种服务或支持。 走出这个困境的办法就是我们要对解决哪些问题有自己的看法,并告诉别人。我记得之前和boss的一次对话,当时我也在表达类似的抱怨,没能参加公司的战略会议。他回答说“好吧,假如你坐在那里,你可以让我们做你想要做的任何事情,你会怎么做?”我看着他,眨了眨眼睛,完全不知所措,因为我从来没有考虑过这些事情。
加入到公司战略决策就意味着要面对一系列问题:发现和定义真正的问题,确定现在亟待解决的问题的优先级。还需要知道为什么公司的业务要这样做,公司和团队具有什么明显的优势,技术和人员面临的限制又是什么。
这些都不好做,坦白的说,即使在今天这也不是我们设计原则的重要内容。我认识的资深设计师也还在为此而努力。但是,不想成为单纯的服务或支持部门,我们就要这么做。
我原以为好的设计就是设计本身,如果我可以提供一个好的想法和解决方案,我就会在心里表扬一下自己,觉得做得不错。
遗憾的是,这种感觉像是本来想要制作果汁,但却只获得了柠檬水,不管卖出多少杯柠檬水都没有太大的意义。设计师工作的最大成果就是能在现实中产生预期的效果。
我认识的最优秀的设计师都擅长沟通,这是因为他们使用了相似的产品设计理论来给设计讲故事:设想一下对方面临这个设计问题的时候会怎么思考,会有什么样的想法。他们不断的在想用什么样的设计获得支持和关注。他们会考虑哪些因素最关键,需要提前展现;哪些细节还不需要考虑,暂时保留。他们使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视觉效果、故事版或者动画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作为设计师,你就像是拥有可以向人们展示未来的能力。你可以通过你的工作形象而具体的展示一系列抽象的概念。你也可以帮助别人想象一幅让世界更美好的画面。这就是设计工作的意义。但是,想要用好这个技能,我们在做设计时需要较强的描述和表达能力。作为一名设计师,第一步就是要掌握关键的沟通技巧:清晰,简洁,有说服力。
很多设计师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的重点性,导致设计说明长篇大论,或者使用了太多的设计术语,让别人难以理解。如果你觉得你有个非常棒的想法,但是没有人理解,你有两个选择。你可以把这归因于工作环境不利于设计创新,同事们想法不够开放或者缺乏创造性,或者他们不想在你这里花费时间。你也可以反思一下自己,如果你的想法真的很不错,那可能是你没有向别人表达清楚。你的想法可以解决什么问题?为什么这个问题很重要并亟待解决?为什么你的方案是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
我们不能怪用户最终没有使用我们设计的产品。为什么当同事们对我们的设计不感兴趣时就不这么认为了?
如果你有时会觉得自己像是个江湖骗子,那你并不孤单。实际上,不论他们看起来多么成功,每个在创意行业工作的人都有这样的感觉。我怎么知道呢?原因之一就是在我设计生涯最初的4到5年,我几乎每周都觉得我像是一个骗子。感觉什么东西都被黑暗笼罩着。每个对我作品的批评都像是在刺痛和质疑我的能力。一封被误解的邮件也会让我难过好几天。我经常怀疑自己是否称职,要是在其他地方会不会更快乐,更容易成功。甚至在我开始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还怀疑自己是否能写出值得大家读的内容。
但是,事实证明不止我这样。和我交谈过的每个人都有类似的想法,包括行业内的大牛,全球知名的设计大师。你会觉得这不可思议,但这些人不止一次的证实过会有这样想法。每个人都不确定自己能否成功,尤其是他们刚刚出道的时候。每个人都在为此奋斗,他们只是没有公开承认,但是私下里我发现和那些我一直钦佩的人承认的情况相比,我算是小巫见大巫。这样,我就很容易的接受了对自己的怀疑。
质疑自己是人类的天性,然而我们会通过精心制作的海报和照片,安慰的笑容,标榜成功的文章来掩盖这个事实。我们的文化就是喜欢轻而易举,毫不费力的成功。实际上,和勤奋努力的人相比,无意中我们也会更喜欢有天赋的人。
尤其在设计领域,很难去区分人们对你设计作品的评价和对你这个设计师的看法。这些年来,我发现讨论和承认这一点还是说很有用的。想清楚这一点可以帮助我们摆脱掉虚伪的负担。另外一点,就是承认每个设计师都有自己的专长,唯一值得比较的是之前的自己和现在的自己。我们应该向某方面技能比我们强的人学习,激励和启发自己,但是这不是无休止的竞赛。如果我今天在某方面比上周做的更好,即使我不能够像别人那样擅长,这也是一个进步,值得庆祝。
好的设计应该简单明了。关于这一点,我之前已经详细写过,这里尽量说的简单一点。我之前认为评估设计方案应该由设计师来做。毕竟,我们是专业人员。如果有其他人员想用他们的观点来干预设计,我会漫不经心的听一下。因为他们不了解整个设计背景,也不知道讨论的过程。
遗憾的是,我没有意识到评价你设计的这些人也是你的目标用户。他们不是设计师,甚至也不是技术人员。
的确,了解项目背景和讨论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评价设计。但是,最终评价一个设计的好坏并不难。如果你挥一挥魔棒就能实现头脑中完美的解决方案,那根本就不需要什么讨论。当然,我们了解用户的需求就可以为他们设计出想要的效果。
作为创作者,我们设计师往往把讨论复杂化,因为这些讨论限制了我们去追求完美的设计效果。但是,现在还没有能用的读心术API(应用程序编程接口),这就是现实。考虑到很多实际的情况,我们总是陷入杂乱无章的讨论,争来争去,讨论哪个方案最好或者最坏。
选出最好的方案很烦人。但是,这也是客观的评判某个设计方案好坏最直接的方法。最终,我们的目标用户没有任何项目背景,不知道我们的讨论过程,也不清楚我们面临的限制和约束,但是,他们仍旧可以评价我们的设计。
最重要的是,你为他们做的设计是否解决了你想解决的问题。
这很简单。